2019年5月16日,俞理明教授莅临我院讲学,主讲两场知用系列学术讲座,由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承办。第一场为知用讲坛第10期 “教育语言学和我国外语教学的学科建设”,由盛荔博士主持;第二场为知用沙龙第9期“语言迁移新视角”,由常鹏云博士主持。院内外4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学活动。
俞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和主要成果为教育语言学,二语习得,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等。199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曾任交通大学亚星游戏官网868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2010年发起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并被推选为该研究会会长。

图1 俞理明教授
上午8:30,知用讲坛开始,俞教授从“学科”(discipline)、“学科性”(disciplinarity)谈起,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指出我国外语教学的学科建设意识的薄弱,把学科定位在应用语言学的不合理已经成为阻碍外语教学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俞教授回顾了教育语言学的发生、发展和成熟的历史过程,阐述教育语言学的三个区别性的特征。俞教授认为教育语言学的主源是语言学研究,次源是教育学研究,其研究对象是语言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目标是建立基于语言的教育理论,其理论来源包括语言学、教育学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阐述。讲座从教育语言学的角度对应用语言学学科性上的模糊性的分析,指出有必要对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重新定位。

图2 知用讲坛现场
上午10:20,知用沙龙第9期拉开帷幕。俞教授首先回顾和总结本人二十多年在语言迁移研究的历程和心得作,然后介绍了近代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最新研究的课题。接着,俞教授追溯了 “语言迁移”研究的历史渊源,指出语言迁移缘起语言学领域里的接触语言学,而不是我们一般想象中的学习心理学,运用社会语言学视角,能大大扩展我们语言迁移研究视角,这对我们了解在全球化语境下英语全球本土化、把握中国英语发展到今天的作为通用语的中国英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最后一部分俞教授以语言特有加工作为切入点,介绍语言迁移的最新热点话题概念迁移,对沃尔夫束缚力(binding power)作出诠释。俞教授阐释充分,事例生动,深入浅出,寓教于理,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肯定。

图3 知用沙龙现场
此次讲学活动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俞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见闻,带给听众独特的启发、深刻的思考和艺术的享受。大家均表示此次讲座主题新颖,干货满满,收益颇丰。本次知用系列学术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文学/魏娇
图片/魏娇